猪圈里有一大一小两头猪,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一点残
博弈论改变人的思维
博弈论是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分析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形成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就如双方下棋一样。一个经济主体在决策时也必须考虑对方的反应。
为什么一些个人、组织和国家在成功合作的同时,又有一些个人、组织和国家在承受着来自冲突的折磨?长期以来,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在试图理解、阐释冲突和合作的最根本动因。二十世纪中期博弈论的出现提供了一种非常新颖、非常独特的分析视角,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运用精确的数学工具来分析这一问题。如今,奥曼和谢林利用博弈论解决了这一世纪难题。最重要的一点是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政治领域。
诺伊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出版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基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纳什、泽尔腾、海萨尼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进一步增加了它的适用范围和预测能力。奥曼和谢林这两位学者的工作又进一步发展了非合作博弈理论,并开始涉及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奥曼从数学的角度、谢林从经济学的角度,都感到从博弈论入手有可能重新塑造关于人类交互作用的分析范式。谢林指出,许多人们所熟知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来加以理解;奥曼也发现一些长期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利用正式的非合作博弈理论来进行深入分析。
奥曼和谢林对博弈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又使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这一领域“梅开二度”。今年的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0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对于他们试图用改变人的思维改变世界所做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博弈论的通俗与经典
谢林本人曾说过:“如果你要研究某个理论或者发展某个概念,如果你认为这个理论或概念将促进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那么就请发明一些浅显易懂的概念。”正是按照这种思想,他发明了许多原创的概念来充实其博弈理论。
谢林的博弈理论建立在对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方法突破的基础之上,与主流的博弈理论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完善、丰富和发展了现代博弈论。
人类社会纷繁芜杂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为博弈论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素材,近半个世纪以来,谢林运用他所发展起来的博弈理论对核决策与军事控制、组织犯罪与敲诈、成瘾行为与自我控制、种族隔离、环境保护等现象做出了深刻、富有前瞻性和洞察力的分析。
在《冲突的战略》一书中,谢林首次定义并阐明了威慑、强制性威胁与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尽管当时谢林并没有刻意强调正式建立模型问题,但是他的很多观点后来随着博弈论的新发展而定形,而他所定义的概念也成为博弈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尤其是在效率曲线上,博弈当事人的利益是对立的,即任何一个人效用的增加都会损害另外一个人的利益。但谢林指出,这种所谓的对立只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效率曲线上必然存在一点,使得博弈当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博弈者都希望避免两败俱伤,这种“双赢”的共同想法就体现为,在效率曲线上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来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最通俗的解释就是文首展示的“智猪博弈”。
谢林卓有成效的工作促进了博弈论的新发展并且加速了这一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特别是他对战略承诺的研究为许多现象?比如公司的竞争性战略、政治决策权的授权等?给出了解释。本届诺贝尔评奖委员对他的评价是:“谢林,这位自称‘周游不定的经济学家’,被证明是一位非常杰出、具有开创性的探险者。”
为何“三个和尚没水吃”
在博弈论的发展过程中,奥曼同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关于战略互动的许多方面发展应用了统一分析方法,涉及到诸多迥然不同的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物理学、计算科学以及统计学等。对于许多截然不同的问题,比如威慑手段、完全竞争、需求大于供给、征税、投票,奥曼也是发展运用了统一的分析方法。
奥曼关于博弈论的研究有着非同寻常的广度和深度,从基本概念的确立到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及理论体系的形成,甚至博弈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奥曼往往独辟蹊径,在富有创新的同时又能够精确严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奥曼的大部分研究都与经济理论的中心问题联系密切,一方面,这些问题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刺激和动力;另一方面,他的研究成果又给经济学带来了新的见解和独到的视角。
奥曼的贡献还在于创立了重复博弈理论。他的理论着重解释这样一些问题:为何参与者越多,合作中产生的冲突就越多;参与者何时会偶尔互动一下;何时这种互动会瓦解等。简单说来,就是解释了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重复博弈论解释了经济冲突――如价格战、贸易战的原因,也说明了为何一些政府比另一些政府能更好地管理公共资源。重复博弈理论目前已被用于从行业协会到有组织犯罪、从劳资谈判到国际贸易条约等领域。
冲突与合作无处不在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核武器军备竞赛的背景下,谢林的著作《冲突的战略》将博弈论作为统一的分析框架应用于社会科学问题,他认为:一个政党可以通过公开恶化自身的选择权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报复能力远比抵抗进攻能力来的有用;不确定性的报复比确定条件下的报复更有效率、而且更加可靠。这些已经被事实证明是解决冲突、避免战争的非常中肯的创见。
奥曼发现,在很多现实情况中,长期合作关系的维系远比一次简单的际遇来得容易,因此短期博弈理论往往具有很多限制性。为此,他首先提出了完整详尽的无限期重复博弈理论,并严格论证了何种结果能够在长时期的关系中得到维持。无限期博弈理论阐明了众多机构存在的理由,比如商业协会、工资谈判以及国际贸易协议等,并且奥曼所提出的一些真知灼见也有助于解释价格战或贸易战等经济冲突,以及为什么一些团体组织能够非常成功地管理公共资源。
谢林最著名的理论莫过于“谢林定理”了,“主动约束自己的随意性和自主性反而会增强自我主动性”,“谢林定理”这个略显抽象的理论在他作为顾问、库布里克作为导演的经典影片《奇爱博士》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在这部影射二战后苏美军备竞赛的影片中,最终结局是美苏爆发了全面核战争,毁灭了整个地球,而实际上影片中美苏双方都无意自取灭亡,但双方由于信号显示上的不足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争斗。谢林认为:“如果其中一方以示弱的方式表达自己无意战争的意图,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博弈论具有“普遍意义”
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其实就是著名的策略思想家。“博弈论”视野里的策略思维是关于“了解对手如何战胜你,然后战而胜之”的科学。中欧纺织品问题的争端已经握手言和,中美纺织品第六轮谈判又在北京“搁浅”,双方代表有没有根据“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来猜测对方的行为、设计自己的战略呢?
在中美汇率博弈中,双方自然都不希望人民币汇率改革长期停滞,或是中美贸易关系剧烈恶化,但美国缺乏“主动约束自己”的勇气和魄力。实际上,美国出于狭隘的局部利益,对人民币持续施压,反而“欲速则不达”,中国政府在“出其不意”的指导思想下,在被热钱觊觎的复杂背景下,根本不会轻易向外在压力屈服。相反,舆论环境的热烈和汇率交涉的紧张还会阻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稳健前行,这对美国而言并没有任何利益改善。实际上,中国在汇率问题上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气量,7月21日的汇改就是“自我约束”的关键一环。以贸易损伤为代价,中国已经主动退后一步,为美国留下了更加广阔的政策空间,但美国咄咄逼人的势头实在有悖于“谢林定理”的智慧。
重复博弈就是一次性博弈的重复进行,但由于在重复博弈过程中博弈双方对决策的意识、对利益的判断都会发生微妙变化,因此重复博弈的均衡结果并非一次性博弈结果的简单叠加,多种均衡都可能出现。能否实现效率改善还要取决于决策者的理解和能力,重复博弈一定程度上有促进合作和提高效率的作用。
中美汇率博弈显然是一个重复博弈。在一次性博弈中,双方只考虑以个人利益最大化,达到双输的无效均衡无可厚非,但在长期多次的博弈中,只要相互信任、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宽容、互相帮助,使结果共同趋向有效均衡是大有可能的。目前看来美国缺乏这种意识,始终抱着顽固的自私之心不断施压人民币汇率,实在是让人无言以对。
不可不学的博弈论
每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都会引起国内的学习热潮,今年瑞典皇家学院对“博弈论”的关注正当其时。无论是政策制订者,还是谈判代表,或是冲突中的利益相关者,若想要知道如何应对冲突、达成合作,就不可了解博弈论。
据悉,美国人又开始指责中国钢管产品干扰了美国的市场,中美可能又要为钢铁而谈判;当前,中国总共在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如何把握谈判策略才能获得更多的贸易好处呢?
对于中国的外交、货币和经贸事务的官员们来说,不可不学博弈论。当中国经济一天天融入世界时,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越来越多,学习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非常重要。
同样,商业人士经常要谈判,需要学习博弈论;个人想教育孩子、与朋友和谐相处,也不能不知道博弈论。只要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就有博弈存在的空间。
学习博弈论,你会了解到,谈判并非总是“你输多少、我就赢多少”的“零和博弈”,还有大量的对双方都更有利的协议存在;学习博弈论,不仅仅限于战胜对方,同时也教你如何建立合作,学习博弈论,就是学习“战争与和平”的艺术。